第1553章 搅黄的理由-《重生之改天换地》
第(1/3)页
邵书记和安市长走了,走之前,按理说,出于礼貌陈康杰应该和他们有一个起码的互动。不过考虑到自己的身份,陈康杰还是忍住了,总不能和别人握手说话而不介绍自己的身份吧,那岂不是更加失礼。
“叶总,黄委员最近很忙,他是没有时间来给你道贺的了,他老人家让我帮他转达对你的祝愿,好话我刚才已经说了,就当我完成任务了哦。”坐下来之后,欧阳震华坐在陈康杰的右手边,主人的新郎叶堂森坐在他的左手边,其他人就随便坐了。刚坐定,陈康杰就先将别人委托的任务先完成。
陈康杰口中所说的黄委员,就是主管外交事务的国务委员黄振华。作为亲戚,叶堂森当然也是邀请了黄振华了的,尽管他们这个层级的领导不太可能会亲自来,但是礼节必须尽到。照计划,黄振华有心来一趟,反正国庆期间嘛,忙完前面三天就事情少了,而且,叶堂森今天的地位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冶金部的小职员可比,他来一趟,可以加深两家的感情和关系,说不准以后谁用得上谁,干完这一届,他黄振华是要退休了的,留下点人脉资源,对自己的后辈大有好处。
可是陈康杰的横插一缸子,使得他接到了一个大任务,这样就被羁绊住了,不能前来。
其实有一点陈康杰一直很纳闷,黄振华从来没当过外交官,一直在地方工作,擢升为国务委员之后,按理说不应该主管外交工作,中央对外工作领导小组的组长又不是他,简直有点不伦不类。
这次通过与赵志邦的谈话,陈康杰终于知道是什么原因了。
黄振华做的就是一个过渡性工作,算是卫中华送的一份礼物。外长和对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都是卫中华的人,将黄振华夹在中间,其实是为了让赵志邦有一个外交信息的来源渠道,帮助他快速了解外交工作而已。
就这样,黄振华再不懂,也只能赶鸭子上架,边学边干,稍好一点的是,主管亚太的副外长是赵志邦提名上去的,这对黄振华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协助和补充。反正黄振华处在半退休状态,能做一点是一点,对他来说更主要的是那个副国级待遇,这对一个正部级政治人物来说,是很重要的。起码名义上算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了。
从这点,陈康杰深刻的知道我们国家的机构和人员是多么的臃肿,官民比例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
资料显示,西汉时期官民比例还是1:7945,就意味着整个国家的官员总数不超过6500人。如果再按照汉代全国103个郡国的行政区划的划分,那么平均每个郡(国)也只有60几个人,据记载,汉代的大郡,官员总数不过百余人,但是人口却超过10万。这种记录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渐发生了变化,唐高宗时,我们的官民比例达到了1:3927,即3927个人养活一个官员,元成宗年间,这个数字改为1:2613,明神宗时代这个数字大约是1:2299。今天我们所能够寻找到的历史记录中,康熙年间的官民比例大概是最高的,约为1:900。在目前对于康熙年间的全国人口总数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多者认为已经过了2亿,而少者认为不到数千万,仅以普遍能够接收的数字1.5亿人来说,大约当时已经有了将近170万的官员。
而现在,我们吃财政饭的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干部(还有不少的合同工)居然高达四千万,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概念,官民比也就是1:30的样子。三十个人就要养活一个“官员”,老百姓的负担何其之大。
经常都听到喊精简机构,精兵简政。可是奇了怪,由纳税人抚养的人是越减越多,机构的数量也许减少了,但是机构的规模却相迎的变大了,这等于是换汤不换药嘛。
而同期日本的官民比日本是1:150人,法国是1:164人,美国是1:187人,就连千岛之国也比我们低好几倍,1:98人。看来我们的政府真的是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好像老百姓不会花钱,不懂得花钱,要他们帮着花一样。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