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5章 良性循环,海贸短板-《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第(3/3)页

    对这些,崇祯倒是没有什么怀疑,以华夏几千年发展出来的技术,问题不大,但这个尺寸他就很是怀疑了。

    按他重新修订之前的明尺算,换算下来就是长一百三十八米,宽五十六米,长宽比只有二点四六六,解释说是为了增加纵向总弯曲力距,无惧敌人撞击,但怎么看都不大适合。

    排水量在一千万斤到两千万斤之间,抛开船底所需的一百万斤压舱石外,可载货物一千九百万斤,

    这一点崇祯崇祯更是怀疑,说实话,一千万斤是他所认为的极限了。

    可毕竟没有宝船遗留下来,单凭记载,他也不好推断。

    在他思索的时候,王徵看向众人,声音有些无奈:“诸位想什么呢?郑和宝船一共就造了七艘,且都没有遗留下来。

    资料和技术倒是记载的很清楚,可仅凭记载想造出郑和宝船不是不行,但至少得十年以上的时间来摸索。

    最重要的是还要加装蒸汽机,且不止一台,如此大尺寸的东西只要改动一处,其他地方都需要跟着改,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而且据我推断,这种大宝船不是最适合远洋的,用郑和宝船充当商船的想法诸位可以熄了。”

    众人神色一暗。

    他们还想着未来数十上百的大宝船航行在海面之上的壮观场景,据说郑和下西洋时,船队铺满了方圆十里海面,何等壮观。

    可惜这个想法短时间内是不要想了。

    但王徵的下一句话却是让众人精神振奋了起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