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一笔-《庶门风华》
第(1/3)页
次日上午,颜彦打点了几样东西,都是自家出的独一份的东西,有几天前用棉花做好的棉袄,还有藕粉、山薯粉,以及周婉送来的那半匹棉布等。
依照规矩,她仍是先去见的太后,太后见颜彦这个季节就送来一件棉袄自是十分意外,得知这棉袄是用自家地里的棉花做的,太后这才抱着棉袄摸了又摸,随后又套在身上感受了一下,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和丝绵做的没什么区别。
见此,颜彦又拿出了周婉送来的半匹布,太后也摸了摸,不过因着她素日穿的都是绫罗绸缎,也没有穿过葛麻的东西,因而对棉布也就没什么兴趣,毕竟棉布的手感比起丝绸来说还是要逊色很多的。
倒是一旁的容姑姑说棉布摸起来比葛麻要平滑些,贴身穿起来应该也比葛麻要舒服些。
从慈宁宫出来,颜彦去见了皇上。李琮虽也分不清棉布和葛麻布的区别,但他也能摸出来棉花做的棉袄和丝绵做的绵袄相差无几,并当即把这件棉袄穿到了身上,感知了下保暖效果,随后,命颜彦坐在他对面。
“来,孩子,好好跟我说说,今年一共种了多少亩棉花,收成大约有多少,能做出多少件这样的棉袄来。”
他是想给军队那边换上冬装,北地的军人太苦了,大部分士兵穿不起绵袄盖不起绵被,好一点的是用当地的羊皮或狼皮等便宜下等动物毛皮做大衣,差一点就是用各种树叶或柳絮来避寒,压根就不管用,因此每年都会有冻死的士兵。
颜彦摇了摇头,她这边拢共不到十亩地,加上周婉那边的也就十二亩,依照去年的数据,亩产都不到二百斤,也就一百八左右,换算下来,总共也就二千斤左右,而且这还是籽棉。
不过颜彦估算了一下,今年这十二亩地收的棉籽明年大概可以种上二百亩地的棉花,以此类推,后年三千亩地,也就是说,想要给军队的士兵全部换上棉花补给,还得两年。
这个数字倒是在李琮的预算范围内,不管怎么说,这棉花的试种是成功了,五年后,大周的百姓大概都可以穿上棉袄盖上棉布过冬了,也算是大周立国以来,不对,是整个华夏历史上都值得书写的一笔,而且是很重要的一笔。
剩下的就是吃了,这不,问完了棉花,李琮又问到山薯和水稻的种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