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有点膨胀-《我当的哥那些年》


    第(2/3)页

    哦,我的热心市民,我的亮点工程让你直接给处理了,那我该怎么自处?是我瞎,我识人不明嘛?我的亮点案件不特么成了污点,成笑话了吗?

    人们不会觉得你铁面无私,只会觉得你是在吹毛求疵,卸磨杀驴。

    其次,杨瑞拿到那块地并不是在经营暴利型的行业,或者继续违规操作,比如……加价倒卖,层层分包。

    他做的是实业,且同样是对社会有益的实业--缓解市区停车难的实业。

    领导之所以能坐在那个位置上,没有能力和眼界可能吗?

    的确,他们在操作手法上是违规的,但那种操作手法以前却是烂大街的满马路都是。若非如此,多如牛毛的地产商是怎么起来的?

    再细细查验人家的账目,他本身所欠土地局的出让金并不多了,只有六十万。说白了,这点钱在c城连个房子都买不了,顶多付个首付,户型还不能太大。

    这点小事,实在犯不着上纲上线的弄的大家都不开心。

    所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最后,这件事所牵连到的各个部门的人,因为涉事人是杨瑞,领导也没再深究。

    一句:“下不为例”就告诉了所有人这一篇算是翻过去了,既往不咎。

    “呃……其实也不是我的办法,是魏哥替我想的。”杨瑞实话实说。

    最开始,杨瑞想找魏凯帮忙,是想解决流言的问题,而怎么消弭因为违规操作所带来的影响,杨瑞并没有想到。

    “老王找我了,不管怎么说,你这个坎算是迈过去了。”老吴表现的比杨瑞还要轻松,接着话锋一转,问他道:“最近生意怎么样?”

    “还那样,停车场这种生意,有上限的。”杨瑞懒懒地说着。

    听出他口气的不妥,老吴有些疑惑道:“怎么回事?你情绪可不太对。”

    “没啥,就是现在过来办包月的两百多,除去杂七杂八的费用,一个月也不过三五万的收入,还还贷款,就更没剩多少了。还不如倒腾倒腾地,早知道,胶南那边我多买点了。”

    听到杨瑞是因为这个原因而情绪低落的时候,老吴顿时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这货明显是在胶南的操作中尝到了甜头。在见过“大钱”以后,三五万的小钱真的很难再入他的眼了。

    这就是阈值了,在操作过两百万生意之后,杨瑞的阈值已经被提高,现在停车场的营收所带来的刺激,距离他的阈值太远,根本让他提不起兴趣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