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三章 株江厂都能解决-《坚守我的海工时代》


    第(1/3)页

    问题是海军陆战队首长知道自己打得算盘,其他人却不知道这么多小九九,待听说sj—857系列一期试验弹不是一款弹,而是4个不同口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统称时,这些个部队首长都惊了。

    要知道除了90mm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这一款国内没有配套的型号外,其他三款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都有对应的型号。

    特别是105mm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要知道从英国引进的l7型105mm坦克炮所配备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并不多,满打满算还不到50发。

    刨去测试打靶了,    研究所拆解的,其他机构研究的,部队可以说一发都不剩。

    也正因为如此,十几辆装配l7型105mm坦克炮的改进型坦克陷入了有炮无弹的尴尬境地。

    当然这其中也有国内军用产品生产厂家长期沿袭苏联生产体制的因素。

    正因为如此,英国的l7型105mm坦克炮虽好,国内无论是部队、科研单位还是生产厂家都认为其代表着当今世界坦克炮发展的主流方向。

    并为此有着很大意愿仿制该炮,    结果却迟迟没有进展,其根本原因便是当下的生产体制和工艺流程与人家英国的l7型105mm坦克炮完全不同。

    不说别的,就拿工业生产中最常用的夹具和模具为例。

    如果要仿制l7型105mm坦克炮的话,现有坦克炮生产单位可以说有一个算一个,现有的夹具和模具全部需要更换,光这一笔开销就不是个小数。

    更何况需要更换的还不止是夹具和模具这么简单,一些高水平的冶炼设备、锻造设备、机加工设备、人员的培训、工艺规范的制定……

    林林总总下来,就算大干快上也要三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

    这要是放在十几年前,部队联手科研单位和生产厂家撸起胳膊就干了,三年虽然慢了些,但值得等。

    问题是现如今的生产厂家没这个意愿,更没这个动力去搞这些事情。

    没办法,实在是军用产品统购统销,不赚钱。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