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不要却被王老爷子打断了,继续盘起那个碟子来:“还是聊聊这个吧。” “对,紫色单色釉多了,可是胭脂紫的物件儿挺稀罕。”马爷说道:“何况胭脂紫加白地儿粉彩内画,还有粉彩折枝寿桃加朱砂四字底款,实在是少见。” 其实瓷器里的紫色分作了两个大类,要从高温烧成和低温烧成两个角度来看。 高温釉里边的紫色其实是一种曜变的综合成色,一般是出现在铁料带来的青色和铜料带来的红色综合后形成的。 最显著的代表当然就是钧窑中的玫瑰紫色斑,然后随着工艺的进步,被窑工精心控制火候,到了登峰造极之后烧造出来的颜色统一的整器同色的精品——祭红、郎红、以及从釉里红发展而来的美人醉、火炎红,有时候火候控制出现了稍许偏差,曜变出来的紫色。 这一类紫色要分辨起来很容易,就是不管它们的釉色是多么的均匀,细看之下也能够发现这类红色是由釉彩内部玻璃体中一团团微笑的色晶组成的,这种构成方式和南红里的红色构成的方式非常相似,效果也能够呈现出一种“宝石光”的效果,非常精彩。 而低温釉的红彩,中国长期以来就只有一种——矾红,属于铁料的一种,著名的青花釉里红就是这种红。 这个红远比容易发生曜变的铜红烧造起来要容易得多,需要的温度也不高,唯一的缺点就是不够艳丽,属于红彩中偏淡雅的一类,还容易烧成铁锈色。 这种情况直到康熙二十一年,由西洋荷兰人卡西亚所发明胭脂彩传入中国后才得以解决。 因为是来自西方海上,因此这种红料被称为“洋红”,“西洋红”。 “小苗你不是想要看清楚釉上彩和釉下彩的区别吗?这个就是典型的釉上彩了。”周至对麦小苗介绍道:“你看这个表面,釉色非常的轻薄,少了后施青釉的那道玻璃光,和碗内的白色部分是两种风格,说明这只碟子外面的胭脂彩是在烧好的素瓷上采用喷釉的方法将釉料薄施于其上,然后入窑经百度左右的低温再次烧制而成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