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冲突-《收个皇帝做小弟》


    第(1/3)页

    史弥远上奏,请为沂王立嗣。

    这是不必“谲谏”的——沂王嗣子的位子既空了出来,找人补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这一回,皇帝就不打哈哈了,非但立即准奏,还将此事全权委托给史弥远,并叮嘱,“不着急,仔细挑”。

    着急是着急的,但仔细挑更是要仔细挑的。

    诚如史嵩之所言,绝不能一不小心,再挑一个贵和郎君出来,如是,史氏上下,人人买一块豆腐,撞死了算逑。

    但不挑一个贵和郎君出来,只不过是一个最低要求。

    史氏的终极目的,是长保富贵。

    史弥远专擅朝政十数年,不晓得得罪了多少人,又被多少人目为权奸?就连祁国公这种本与史氏无任何恩怨的,都对史弥远咬牙切齿,所以,欲长保富贵,必长保权势——舍此无他途;而欲长保权势,新君——新任沂王嗣子取祁国公而代之,继承大宝,之后,必如今上一般,继续乃至长期信用史弥远。

    于是,就带出了第一个必要条件——

    新任沂王嗣子的性格,必仿佛今上,温和、良善,兼以二三分懦弱。

    一句话:听话。

    可是,这个必要条件,同另一个必要条件,几乎必然形成冲突。

    另一个必要条件,啥?

    且听狮子从容道来。

    史弥远、史嵩之叔侄密室筹议,得出结论:以沂王嗣子取祁国公而代之,只能矫诏,其时机点,只有两个:

    一,今上病危不起、昏迷不醒、弥留之际;二,今上刚刚崩逝。

    有遗诏,篡改遗诏;没有遗诏,直接矫诏。

    反复推演,最后决定,取后一个时间点。

    前一个时间点,有两个问题:

    其一,今上还没咽气,“遗诏”公布,储君并不能立即即位,留给反对者相当的时间、空间。

    反对者绝不在少数,尤其是那班治理学的,以卫道自居,以死进谏都是有可能的,这一层,没有任何侥幸的余地。

    其二,万一今上回光返照,神智又清醒了呢?

    矫诏必须皇后配合,而皇后是不乐意更换皇子的,不过,这是另一个问题,解决之道,自然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若情、理皆不奏效,那就只好来硬的了——白刃加颈。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