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李炎对着徐雷说道:“徐夫子继续上课吧,本王在边上旁听就行了。” 徐雷彷佛是被校长点了公开课一样,有些紧张的回去继续上课。 不过很快他就放松了下来,不就是公开课吗?我作为优秀教师,一个月开不知道多少节呢! 徐雷重新开始讲课,李炎则在教室的后面拉开一张板凳坐下来。 随行的杨炎等人,也都拉着板凳坐着,听着这位徐夫子讲课。 今天这是一节语文课,教授的是驿下里刚刚满七岁的孩子,也就是教授孩童识字的课程。 杨炎饶有兴致的看着徐雷讲课,教授幼童认字叫做开蒙,这是一个孩子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 杨炎开蒙的时候,杨家专门请了名师,一名河西节度使府退休下来的文吏,给杨家子弟开蒙。 如果开蒙打不好基础,那日后的学习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补基础。 这位徐夫子一下子对二十多名幼童开蒙,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只看到徐雷在黑板上写上了一排排的汉字。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这短短十二个字,却让杨炎心头一震。 三个字一组,读起来朗朗上口,果然徐雷诵读了一遍,让下面的幼童跟读,一个个都能很快记住。 这三个字一组的短句,用的字也都是常用的汉字,但是十二个字却开宗明义,抛出了一个教育学的问题,为何人之初都是本善的,可是每个人成长会变成不同的样子?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这句话解释了前面十二个字的问题,为何同样是性本善的孩童,长大后却各不一样,那就是因为教育。 这是一篇劝学的文章啊,而且是写的极好的劝学文章! 杨炎也开蒙过,可是他那个时候开蒙读的是《开蒙要训》,虽然这也是一本极好的开蒙教材,这本开蒙书都是四字一言,可却不像这位徐夫子的开蒙文章这么微言大义又朗朗上口。 等到学生读完后,徐雷又发下纸张,又将铅笔发给孩子们,让他们在田字格上对着三字经描画。 李炎站起来,看着后排一个孩子在田字格上认真的临摹写字,心中十分的满意。 铅笔,如今在建宁王霸府和三洲刺史府的吏员中,已经流行起来的一种书写工具。 这种工具最大的好处就是书写起来不累,可以长期握笔书写,还不会被墨迹脏了手。 杨炎所在的盐铁总局,经常需要计算和填写数据,所以大量的表格都用铅笔书写。 看着这些孩子在描红本上有模有样的描红,杨炎突然明白为什么驿下里能够如此繁华,被评为沙州的第一里。 光是这份人文教化的水准,就远远超过其他的村子。 不少孩子的铅笔字,写的要比盐铁局的文吏都要好,杨炎更加佩服这位徐夫子的教学能力。 杨炎不是那些酸腐的文人,书写工具这种东西,当然是越方便越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