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常浩南记得他这门课的老师叫做刘洪波,是个很年轻的教授,在下个学期开始之后不久就被借调走参加运7-200a,也就是后来新舟60客机的适航审定和技术改进工作去了。 时间正好在他们这一届的研究生推免流程结束之后。 所以刘教授的不少学生也跟着直接或间接参与了相关工作。 都是机会。 而常浩南现在最需要的恰好就是这种机会。 在确定了改进方案的基本原则之后,第一个开口的竟然还是张漫。 “南哥,我刚刚在图书馆查了一些过去已经存在的对米格21或者歼7的改进思路。”张漫说着把书包和布袋都放在桌子上,然后掏出了一大堆的资料。 “首先是我们国家已经有过的改进方案,把米格21的大三角翼更换成双三角翼,减小机翼平均弦长,增加展舷比,重点提高飞机的中低空机动性,不过因为进气道没有改进,所以头锥还是没有足够的空间容纳雷达,所以别说超视距,甚至没有全天候作战能力。” 张漫翻出一张歼7e的三视图,放到常浩南面前——毕竟是现役装备,详细的设计图是搞不到的,然后用余光偷偷瞄了一眼后者的表情。 在发现没有什么变化之后,张漫果断把这张图纸推到一边,又拿出来了另外一份资料,这个就要详细得多,甚至有不少具体的数据。 “第二个是米格设计局自己的改进,也就是米格21mf和米格21比斯,在总体气动布局不变的情况下放大机体,增大进气头锥,在里面安装雷达,不过代价是机动性能会有很大的下降。” “我觉得这个思路不错。” 周书万撑起身子看向桌上的图纸。 “80年代末,我们也设计过一种类似思路的歼7c,不过最后只生产了十几架,我觉得完全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再完善一下,进一步增大头锥体积,再加上现在的雷达技术肯定比当年更强,这样甚至可能发射像霹雳-4那样的雷达制导空空导弹。” 1996年的时候,霹雳4早就已经下马了,而霹雳11还处在艰难的仿制过程中,不过这并不影响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生们畅想一种新的、射程更远的武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