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DSI进气道的设想-《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3/3)页

    这种大佬手把手教你设计飞机的机会,可不是人人都能得到的。

    不说把对方的能耐全都学到,就算学个三四成,也足够648所折腾出一些新花样了。

    “那好,刚刚我已经对飞机的总体设计进行了说明,那么接下来我先系统性地介绍一下数字化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步骤……”

    在随后的大概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常浩南在旁边一间有黑板的空会议室里面,给648所的工程师们上了一节大概相当于绪论的课程。

    好在这些90年代,甚至80年代末毕业的大学生,理论基础相比后世都要扎实得多,因此这方面并不费劲,只是跟601所那边林示宽他们差不多,需要更换一下思路。

    “考虑到大家的经验还不太足,在设计难度这方面还是要循序渐进,无论如何,先尽快把具体的设计方案搞出来,这样上级单位和用户方面才会有信心。”

    “所以我们在初版设计中可以先采用比较传统的隔板进气道,边条翼的设计也可以稍微保守一些,等到项目真正申请下来,甚至第一架原型机首飞之后,再慢慢用上一些更激进的技术。”

    说完这些之后,口干舌燥的他放下粉笔,拿起杯子猛灌了一大口水。

    实际上,专门用一架飞机对某项技术进行验证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比如美国那边,就是在一架经过改装的F16block30上面对DSI进气道进行的技术验证。

    苏联也是在一架经过改装的苏27UB上验证了轴对称适量喷口

    只不过常浩南想要更加高效一点,在这个过程中顺便把教练9/FTC2000给搞出来罢了。

    “您这么确定空军会认可我们的型号方案?”

    明显有人底气不太足,毕竟648所过去在这方面确实没什么成功经验。

    “当然,这就是我下面要说的事情。”

    常浩南把已经写满的黑板翻到另外一面:

    “在最终版本的设计方案里面,我准备使用无附面层隔道超音速进气道,也就是DSI进气道。”

    “一方面这样可以给飞机减重大概130-150公斤,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也是借用这个总体风险较低的项目进行一下验证,如果技术成熟,那么可以用在十号工程,甚至更未来的第四代战斗机上面。”

    “有了这第二个理由,加上空军也确实需要一种新型高级教练机,我想,把这个型号正式确定下来,应该是十拿九稳的。”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