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常浩南一边跟何明聊着十一号工程的进展,一边和一路上的几名研究人员简单打过招呼,快步走到那架飞机的近处。 然后抬起,头仔细看了看飞机上面的一些细节。 虽然看不清太多东西,但能明显发现机翼下面最内侧分别有一组螺栓,以及相应的电气接口。 并且,还是一架双座型号。 也就是说,甚至已经是经过第一轮升级以后的、真正的苏30机体了。 上一世,华夏并没有引进生产过双座型号的苏27UBK或者苏30,歼11BS,包括后面的歼16都是在歼11B基础上独立发展出来的型号。 尽管如今这条时间线上的十一号工程跟前世相比已经面目全非,但是在1997年就整出一架完整版的苏30出来,还是让常浩南感到有点震惊。 要知道,早年间所有用于飞行表演的“苏30”,甚至包括出口给印度的第一批苏30MK,实际上都是直接拿苏27UB换了个涂装而已…… “难道我的影响力已经这么恐怖了?” 常浩南虽然冥冥中感觉这事跟自己脱不开关系,但还是对于这个进度有点惊喜。 要知道,在歼8C顺利定型之后,常浩南几次回到盛京都是为了涡扇10的事情,在此之前并没有直接插手过十一号工程。 如果这样的项目都能因为他而产生如此巨大的变化,那无疑说明距离重生之初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这个机体,就是咱们准备组装的双座型号?” “没错。” 何明点了点头: “是共青城那边额外运过来进行研究的,也是我刚刚提到过的,把俄方停留在纸面上的技术落实下来的一个典型。” “这个技术状态下的飞机,我们计划管单座型号叫歼11A,双座型号叫做歼11AS,而从第七批飞机开始,就会对飞机的结构和航电设备进行更深层次的升级。” “这个机体,就是为了第二轮改进计划准备的,一是要消除中央升力体的结构弱区,二是升级更大比例的复合材料和锂铝合金减重,三么,是全面换装国产化的机载设备,并全面兼容国产弹药体系。” 就在何明介绍到这里的时候,刚刚绕到飞机另外一边的姚梦娜左右手各捧着一台笔记本电脑走了回来: “常总,软件的运行日志和结果我带过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