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下子,更是坐实常浩南在圈子里的人脉地位了。 刚刚他发表获奖感言的时候就说了,自己的导师是杜义山院士。 而现在,又显然是一副和刘振响院士关系匪浅的样子…… 这能惹得起? 哪怕之前还稍微残留着些许想法的人,现在也都把想法给忘了。 特等奖一样是发一个奖杯和一个奖状,只不过奖状的体积比一二等奖明显更大,刘振响抱在胸前,甚至能稍稍挡住下巴。 但是挡不住他的笑脸。 对于已经评上院士的刘振响来说,这个奖从功利上讲,其实已经没有太多“用处”。 但却是对他、对624所、对整个高空台项目团队的认可。 为了高空台,刘振响钻进山沟埋头苦干十余年,其核心诉求自然不可能是沽名钓誉。 但当一个与付出相匹配的荣誉落在身上时,要说不激动,那绝对是假的。 当他向台下举起奖杯的时候,舞台前的射灯无意中映照出了眼角闪烁的泪光…… 会务并没有给刘振响的获奖感言设置时间限制。 所以他说的时间很长、内容很多。 从80年代开始钻山沟,到八九十年代之交的军工勒紧裤腰带,到黎明来临时的第一缕曙光,再到高空台投入使用之后的成果。 尽管已经隐去了不少不方便公开的内容,但刘振响的发言,还是成为了80年代以来军工人,乃至所有华夏科研人的命运缩影。 讲到最后,不仅是他,就连下面不少人都流了泪。 刘振响还特别提到了常浩南。 当然,他并没有说明后者与全新国军标之间的关系,只是对他在高空台应用中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修改国军标一事涉及到华夏航空产业发展主导权的斗争,其中牵扯实在太广,因此国防科工委对外的说法一直是由刘振响牵头,并未把常浩南过早暴露出来。 …… 一般来说,科学技术进步奖是授予数量最多的,因此也是三大奖(国际合作奖不在一起发)中受关注度最高的。 因此,刘振响的领奖,基本上应该算是整个仪式的最高潮。 后面的技术发明奖和自然科学奖,一般来说很快就能发完。 包括常浩南会前见到的那些认识人,大多数领到的也都是科技进步奖。 对于常浩南来说,能拿一个一等奖回去,也算是心满意足了。 毕竟他手里的两张王炸,涡扇10和重型模锻压机,都还没出结果呢。 后面还有的是机会拿。 所以,在刘振响领完奖之后,他的心情也算是彻底放松下来。 又因为这一整天都没怎么好好休息,甚至很快有些昏昏欲睡起来。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超出了他的预估。 就在常浩南努力跟瞌睡虫作斗争的时候,突然之间再次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199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特等奖……” 实际上,当这个奖项被主持人念出来的时候,现场就已经出现了小小的骚动。 “技术发明奖还有特等奖?” “是啊,我以为只有科学技术进步奖才有的……” “是这一届才新设立的么?” “……” 很快,就有资历比较老的人解释道: “有的,81年的时候,袁老的籼型杂交水稻获得过技术发明特等奖,不过在那之后,应该就再没授予过了……” “那岂不是已经十五六年空缺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