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侧卫进化论-《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3/3)页

    姚梦娜也趁机盯着常浩南瞅了一会,不过也很快就继续了刚才的回答:

    “不过根据黎明那边的生产计划,他们小批量试制的速度大概是每年16-24台发动机,考虑到改方案之后的歼10必须用涡扇10才能推起来,所以能留给我们的配额肯定是不够。”

    “所以,考虑到目前日益紧张的军事斗争节奏,我们的想法是,等到模锻压机投产之后,就开始小批量生产经过完全升级、使用涡扇10发动机、全新机体、1493雷达、集中式飞行计算机和数字电传飞控的全新型号歼11B/歼11BS,产量取决于新发动机的供货量。”

    “同时,也再继续生产1-2个批次,也就是24-48架只升级新雷达和半玻璃化座舱,其余部分保持不变的有限改进型号,目前暂定叫做歼11AM和歼11ASM,让空军能够尽快扩大三代机队,保证最近两三年的即战力。”

    “这样等个几年,到涡扇10的生产效率提高到足够供货的水平之后,就可以顺利过渡到全面生产新改进型……”

    介绍完生产计划之后,姚梦娜重新抬起头看向常浩南,推了推鼻梁上的圆框眼镜:

    “这个方案如何?”

    自然是非常好。

    常浩南在内心想到。

    就现有条件来说,这基本已经算是最稳妥的生产规划了。

    “模锻压机……我的计划是作为国庆献礼项目,到现在为止一切正常,所以……大概能在今年下半年投产。”

    这句话,算是给112厂这边喂了一颗定心丸。

    有限改进型毕竟只是权宜之计,真正能跟歼10争夺空军主力型号位置的,还得是正儿八经的歼11B。

    “至于涡扇10的生产效率……”

    这个问题,他也有些头疼。

    制约涡扇10生产速度的是热端三大部件——涡轮盘、涡轮叶片和燃烧室内壁。

    主要是为了提高主动冷却效率,采用了内部形状非常复杂的异型气膜孔。

    而电火花加工的理论速度上限基本也就是现在这样了,良品率低的吓人,单纯买新设备扩充生产效果不会很好。

    毕竟华夏也还没财大气粗到不计生产损耗的程度。

    至于用系统强开一条电化学加工的科技树……

    哪怕等到涡扇10和模锻压机两个项目全都完成,恐怕奖励的积分也不够这么挥霍。

    所以,常浩南也只好先祭出缓兵之计:

    “生产效率这块,我日后再想想办法吧,争取能尽快给两个型号提供足够的发动机……”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