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接下来的几天,常浩南算是非常“彻底”地休息了几天。
工作放到一边,就连卧室里面的那部红色电话,都非常识相地没再响起来过,让他正经消停了好几天。
顺便可以好好陪一陪家人。
以及抽出一天时间,带了些礼品专门去拜访了一下丁高恒和杜义山。
尤其是后者。
最近一年多,常浩南有一多半时间都在大江南北不同地方出差,就算在京城的那少数时候,也基本都待在火炬集团而不是京航大学,自然也就没机会跟自家导师见面。
其实最一开始,杜义山之所以把常浩南从刘洪波那边给“抢”过来,主要还是觉得后者需要一个更大的平台来施展才能。
而杜义山作为双院院士,所能提供的各方面资源,都不是刘洪波一个普通青年教授能比的。
只不过,计划很美好,但赶不上现实情况的变化——
徒弟实在是有点过于争气了。
国防科工委、国家科技委、总装备部、华夏科学院……
虽然因为没毕业所以还没捞到什么特别正式的帽子,但常浩南的人脉关系已经遍布跟科研有关的部门。
等到本科毕业博士研究生入学那会,就已经几乎用不着他这个老师去提供什么资源了。
杜义山倒也乐得清闲,直接当起甩手掌柜,只在必要的时候充当一个无情签字机器的作用。
不过,对于常浩南而言,该有的礼数还是不能少。
而来都来了,自然得留下吃个饭。
“当年送你和小姚去参与八三工程的时候,我们本来是抱着提前培养未来航空工业人才,让老杨带你们见见世面的想法来着。”
杜义山把一盘子片好的羊肉卷下进咕噜咕噜冒着热气的铜锅里面,对旁边正在拿着刀子在手心里切豆腐的常浩南说道:
“结果谁承想,这未来的航空工业人才确实是培养出来了,但不是培养你们,是伱们去培养别人,顺便还带着老杨他们见了一番世面……”
前者口中的老杨,自然是八三工程的总设计师杨奉畑。
“也不能完全这么说。”
常浩南把切成块的豆腐放在盘子里,然后给杜义山和自己调火锅蘸料:
“那次去盛京,确实是被杨总带着长了见识的。”
“以前知识学的再好,设计搞得再溜,都只能算是纸上谈兵,八三工程是我和师姐第一次真正接触到完整的飞机设计流程。”
“要不是有这么个机会,恐怕我的潜力也没那么快被激发出来……”
他这番回答绝对是真心实意。
毕竟,系统最开始一共就给了10个科研点作为起家“经费”。
还被他做个课程设计就用掉了一大半。
如果不是在参与八三工程的过程中捞了一大笔点数和经验,那后面的很多机会必定就会直接错过去。
最直接的,就是97年年初的那次对欧合作,如果没有常浩南拿出来的防除冰技术作为筹码,哪怕最后能成,也不可能获得支线飞机适航审定互认这种逆天条件。
又比如搞TORCH Multiphysics软件时就不可能直接拿十倍点数砸出结果,火炬集团的发展节奏必定放缓。
那后续跟欧盟之间的进一步扩大合作,以及给日本企业挖坑,曝光其系统性造假的问题就更无从谈起……
总之,这些都是一环扣一环的。
杜义山只是笑了笑,并未继续纠结这个话题,而是话锋一转问道:
“按照两年的培养方案,你今年夏天就该毕业了,之后有什么打算?”
“我之前就想着以火炬集团的名义跟咱们京航成立一个联合实验室,到时候应该会选择留校兼任实验室主任。”
这个事情常浩南之前就跟姚梦娜说过,现在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变化: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