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语气中还带着点后怕。 说话间,常浩南一行人走进了远处停着空警200的大型机库—— 由于长期以来的主力装备都是一二代战斗机,导致华夏航空兵过去在飞机地面保护这方面历来不够重视。 毕竟歼6歼7这种东西,也确实没什么需要娇惯的。 至于你说雨雪天气怎么办…… 对不起,这些飞机本来就没办法在恶劣天候下作战。 不用起飞…… 但随着第三代战斗机,以及一批特种机的陆续装备和试飞,再这么粗糙下去肯定是不行了。 而这个大型恒温机库,就是海军航空兵的第一次尝试。 刚一进门,最吸引常浩南注意力的甚至不是那架背着高耸天线的预警机。 而是在机库周边的大半圈操控台。 给人感觉不像是进了个机库,反倒像是个车间…… 或许是注意到了常浩南四处乱瞟的眼神,王晓模笑着介绍道: “这座机库可是厉害得很咯,海军专门考虑到技术验证工作的便利性,花大价钱加装了不少维修和辅助设备。” “一些小的零部件更换还有软件升级,都可以把东西运过来之后在这原位进行,都不用把飞机飞回到厂里面去。” “好家伙……” 常浩南在重生之前倒是见识过类似的全功能机库,但是在2000年看到这么个东西,还是让他不由得啧啧称奇: “那确实是很方便了。” 常浩南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本来以为飞机还得回一趟南郑才能完成自己所需的升级。 但如今看来,似乎可以免去一轮折腾。 “所以我们才提前把飞机从阎良转移到这边来。” 王晓模说着拉开舱门,带着另外两人钻进了已经满满当当放置了一排显控台的机舱内部: “一方面是测试飞机在沿海环境下的适应性,另一方面也是测试雷达的工作效果。” 作为一个不太称职的副总师,常浩南其实还是第一次进入到这架飞机,或者说是第一次进入到一架预警机的内部。 因此还感觉有点新鲜。 王晓模倒是早就见惯了第一次上预警机的人是什么样子,于是非常熟练地给常浩南来了段贯口,介绍每个设备具体是什么功能。 常浩南则坐在旁边静静地听着。 直到前者讲到最核心的多功能雷达显示器时,他才开口打断了对方: “王总,说起雷达。” 常浩南指了指头顶: “咱们这个天线阵面,还能造出更大尺寸的么?” 他记得最开始跟王晓模聊起国产预警机的时候,对方好像说过这个天线的尺寸是8米*0.6米左右。 就运8这个平台的体量而言,当然已经足够大了。 但如果要用图214,或者国产化之后的C909做平台,那或许还能容纳更大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