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听到海谊德话都有些说不利索的盛赞,常浩南把目光从手中的报告重新投向正在试验台上的压气机,开口回答道。 实际上,这句话绝对是发自肺腑。 如果以他自己目前的水平,结合这个年代计算机的能力,那么设计肯定还是能设计出来,但稍有偏差,进而做几次修正肯定还是免不了的。 而能在设计点是25.25的情况下,一次就得到25.16的结果,毕竟还是仰仗了系统发挥的作用。 不过,这句话听在其他人耳朵里,自然以为常浩南的意思是指在这里的其他人也做出了重大贡献。 于是纷纷表示自己只是在常总的领导下尽到本职工作,不敢贪天之功云云。 这种误解对常浩南没什么坏处,他也不可能额外去解释,只是笑了笑,就把话题转移到了另外的地方: “剩下几个部件的测试也要加快进度了,尤其是燃烧室和涡轮。这两个热端核心子系统,再加上高压压气机,就基本决定了发动机的关键核心性能特征。” “而有了性能特征,尤其是进气特征之后,我就可以根据发动机的属性,去针对性优化飞机的设计方案了。” “飞机的设计方案?” 听到常浩南突然转而提到飞行器的外流,也就是气动设计部分,海谊德一愣,有些没跟上思路: “您是指……” “过去,咱们的航空发动机都是完全,或者部分仿制的,各方面性能参数,很多都不是自己说了算。” 常浩南把检测结果放回旁边的桌上,一边转身往外走一边说道: “再加上设计水平和制造水平都不太行,就导致造出来的发动机具体是什么性能,在装机之前都有可能是个未知数。” “所以在发变匹配这一块,也主要是以拓宽进气道的适应范围为主,以尽可能匹配不知道抽奖抽出个什么结果的发动机性能指标。” 听到这里,包括海谊德在内,好几个人都表现出了有些不好意思的神情或者动作。 毕竟,常浩南所说的问题,确实存在。 航空动力领域长期以来的“心脏病”,确实给总体设计部门上了不少强度。 虽说确实有一些发动机型号,是因为飞机项目的取消才中止了研发,但实际上,反过来的情况,也就是飞机型号因为发动机水平不足而夭折的情况,更多。 负重训练了属于是。 当然,常浩南显然不是为了强调这些,因此稍作停顿之后,又马上话锋一转; “不过,现在咱们既然已经有了第一种完全自主研发、独立知识产权的发动机型号,那么在飞机的发变匹配这一层面,就可以往提高匹配精度这个路子走了。” “这也是我跟611所那边早就确定过的事情。” 常浩南所说的,自然是要更换DSI进气道,并对气动设计进行总体改进的歼10第二阶段原型机—— 虽然涡扇10有两个主要装机对象,但歼11的可调进气道适用范围极其宽广,作为重型战斗机也不差那二三百公斤的重量,所以无需在发变匹配这块下太多功夫。 “也对……” 第(2/3)页